湖南法治報訊(通訊員 張曉琴 蔣亞婷)“校門口的公示欄隨手一翻,學生的身份證號赫然在目,連一個數(shù)字都沒遮擋!”這看似“不經意”的公示行為,實則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隱患,讓人不禁為孩子們的信息安全捏了一把汗,也給教育領域的信息管理敲響了警鐘——忽視學生敏感信息保護,終將觸碰法律紅線。
近日,邵陽縣人民檢察院在履行公益訴訟監(jiān)督職責時發(fā)現(xiàn),轄區(qū)內一所小學在公示一年級新生分班名單時,未對學生信息做任何處理,直接將18位完整身份證號碼標注在名單上;另一所高中則將學生學考信息登記表、暑期夏令營情況登記表張貼在教室門口的公共區(qū)域,表格內學生的身份證號碼同樣“毫無遮攔”。令人憂心的是,這兩類公示材料累計涉及學生1850名,均處于公眾可隨意查看、拍攝的范圍內,無論是家長、路人還是不法分子,都能輕易獲取相關信息。
“學生身份證號屬于核心敏感信息,一旦被不法分子獲取,可能被用于偽造證件、開通銀行卡、申請貸款等違法犯罪活動,進而引發(fā)身份盜用、金融詐騙等一系列問題,不僅會給學生及家庭帶來財產損失,還可能對孩子的個人信用造成長期不良影響。”承辦檢察官介紹道。面對這一緊迫的學生信息安全風險,邵陽縣檢察院迅速啟動公益訴訟程序,開展調查取證,固定相關證據(jù),推動兩所學校第一時間整改,及時有效守護了學生信息安全。并向教育部門制發(fā)檢察建議,筑牢學生信息安全防線。
檢察官提醒:學生信息安全是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,學校及相關教育部門應當樹立強烈的信息安全意識,嚴格規(guī)范學生信息的收集、保管和公示流程。對于必須公示的信息,要嚴格落實敏感信息脫敏處理要求,通過遮擋部分數(shù)字、隱去關鍵字段等方式,最大程度降低信息泄露風險。同時,檢察機關將持續(xù)加大公益訴訟監(jiān)督力度,對侵害未成年人信息安全的行為“零容忍”,切實以司法力量為廣大學生的信息安全撐起“保護傘”。
責編:姜紅玉
一審:姜紅玉
二審:伏志勇
三審:萬朝暉
來源:湖南法治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