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南法治報訊(通訊員 劉雅玥)“梁法官:真心感謝您!感謝您深入了解案件背景細節(jié),才能考慮周全,制定合理的調解方案。讓我感覺您既是法官又是朋友,引導我們朝好的方面發(fā)展?!苯?,耒陽法院民一庭梁曉亞法官收到一個來自廣東東莞的特殊快遞,里面不僅有撤訴申請書,更有當事人這封情真意切的感謝信,字里行間滿是對法官用心調解的感激與認可,也折射出司法為民的溫暖力量。
這一切還要從一起民間借貸糾紛案件說起。原告與被告系親兄弟,原告稱曾陸續(xù)借款8萬元給被告,經催討后被告僅償還1萬元,剩余7萬元遲遲未還,遂訴至法院。庭審中,被告未應訴、未答辯,案件看似簡單,實則暗藏隱情。承辦法官深入調查發(fā)現(xiàn),原告起訴的真正原因并非單純的債務糾紛——被告長期未盡贍養(yǎng)義務,已一年多未與七旬老父親聯(lián)系,這讓原告深感失望,兄弟間信任瀕臨破裂。
面對這一復雜情況,承辦法官沒有簡單下判,而是第一時間撥通被告電話。在近半小時的溝通中,法官以兄弟間往日互幫互助的手足情為切入點,動之以情、曉之以理。被告終于敞開心扉,傾訴了自己在市場打拼的艱辛以及家庭分配問題產生的心結。承辦法官耐心勸導:“贍養(yǎng)父母是中華民族傳統(tǒng)美德,更是法定義務。家庭矛盾不能成為逃避責任的借口,你的行為也會影響子女的價值觀,這正是你哥哥起訴的根源所在?!边@番推心置腹的話語,最終讓被告認識到自己的錯誤。被告承諾,即日起每月向父親微信轉賬500元生活費,父親生病或需照顧時,與兄弟共同承擔費用,并按計劃償還原告借款。
當承辦法官將這一結果告知原告后,原告連聲道謝。得知父親已收到首筆生活費,原告當即決定撤訴。這起看似普通的民事案件,在承辦法官的用心調解下,不僅化解了債務糾紛,更修復了瀕臨破碎的兄弟親情。一紙撤訴書,勝過冰冷的判決書,讓兄弟倆冰釋前嫌、重歸于好,真正實現(xiàn)了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(tǒng)一。
一封真誠、溫暖的感謝信不僅寄托了當事人對法官的感激,同時更是對法院司法為民、公正司法的一份認可與肯定,也是對法院工作的理解和信任。信件雖短、紙短情深,接下來,耒陽法院將繼續(xù)踐行司法為民工作理念,努力在法律框架內尋求最佳解決方案,讓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更有感、更可期。
責編:王汝福
一審:曾金春
二審:伏志勇
三審:萬朝暉
來源:湖南法治報